大智網匯
            綜合信息情報站

            蜜蜂種類介紹

            自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記載蜜蜂第一個屬種和1802年拉特里爾(Latreille P H )建立蜜蜂總科( Apoidea )、 蜜蜂科( Apidae )及蜜蜂族(Apidini)以來,已有兩百余年的歷史。隨后, 又相繼建立了許多蜜蜂絕滅化石種(指在地史上所出現的種,已經完全絕滅),如漢德勒斯(Handlirsch A,1906、1908)、科克雷爾(Cockerell D A,1907)、施塔茨(Statz G,1931)、佐伊納(Zeuner F E,1931)、德奧巴爾德(Theobard N,1937 )、 阿姆布魯斯特爾(Ambruster L,1938)、勞希(Roussy L,1960)、洪友崇(Hong Y C,1983 )、庫林內(Culliney T W,1983)等所建立的種。此舉對現生種(僅限當今生存的種)、絕滅化石種和現生化石種(指在地史上出現的種,已發現過化石并一直生存至今)蜜蜂的研究,以及對蜜蜂起源的探討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然而,以上各家所建立的屬種,在分類位置上說法各異。其中,爭議較多的集中在屬及亞屬的劃分問題上。有的不主張蜜蜂屬(Apis)下分亞屬,而主張各種統歸于蜜蜂屬,置于蜜蜂科,如科克雷爾。他還提出不能以翅脈作為劃分亞屬的依據。有的主張屬下分蜜蜂亞屬(Apis)和混蜜蜂亞屬(Synapis),主要是根據觸角第3鞭節特征、鞭節長短及節數、后基跗節形狀和翅脈變化特點,如英國佐伊納(1913)、曼寧格(Manning F J,1967)、德國施塔茨(1931)、美國庫林內(1983)等。有的更根據觸角鞭節各有關小節的長短和長寬比例,將蜜蜂族分為三屬,即小蜜屬(Micrapis)、大蜜蜂屬(Megapis)和蜜蜂屬,如美國阿施密屬(Ashmead ,1904)、中國吳燕如(Wu Y R,1965、1988)。有的又根據東方蜜蜂(A.cerana)和沙巴蜂(A.koschevnicovi)雄蜂后脛節呈“S ”形彎曲以及扇風特性等與西方蜜蜂(A.mellifera)不同,將蜜蜂屬分為4個亞屬,即小蜜蜂亞屬(Micrapis)、大蜜蜂亞屬(Megapis)、彎蜜蜂亞屬(Sigmatapis)和蜜蜂亞屬, 如俄國史柯瑞柯夫(Skorikov,1929)、阿爾柏托夫(Alpatov,1948)、中國馬駿超(MaaTC,1953)。而中國云南的李有泉、匡邦郁(1984)研究了6種工蜂的后翅和5種雄蜂的后足,就工蜂后翅中脈分叉與否、雄蜂后脛節上下側緣彎曲度,以及雄蜂后基跗節在交配抱夾構造上的形態演化特征等,主張將蜜蜂族依據其系統演化、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征劃分為4個并列的屬,即小蜜蜂屬、大蜜蜂屬、東方蜜蜂屬(Sigmatapis)和西方蜜蜂屬(Apis)。但根據近代蜜蜂分類學者,特別是德國魯特涅(Ruttner F,1988)較全面綜合研究了世界蜜蜂的地理分布和變異規律,認為它們之間的差異尚不足以作為分屬的標準。因此,仍把它們同歸于蜜蜂屬中。特別是,當發現它們的染色體數皆為16對,以及性外激素互起作用之后,這樣處理似較合適。

            蜜蜂屬的種類在世界上分布很廣,各個種(species)中尚存在眾多在形態和生物學特性上具有相當差異的亞種(subspecies)或生態型(ecotype)。 因此,在蜜蜂命名上,由于時代或地理上的認識局限,種內、種間、屬下、屬間的緣系地位,改來改去,相當繁復,更加之同物異名(synonyms)或異物同名(homonyms)及無效名稱的干擾,造成了一定的混亂。近代,經過中外學者的努力,特別是魯特涅氏長期辛勤執著地研究,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對各種蜜蜂的命名進行了梳理,為蜜蜂分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今比較公認的,蜜蜂屬的現生種,包括7個明確的物種,依定名先后為:

            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 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 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東方蜜蜂 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 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 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 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注:1998年,德國的尼古拉夫婦-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馬來西亞的丁格-Tingek報道了他們發現的一個蜜蜂新種——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經過多年的形態學和生物學對比研究,確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Apis nigrocincta -Smith為一個獨立蜂種。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現生存的蜜蜂種類已達9種。

            該屬在生物學特性上,都是營社會性生活,能泌蠟筑巢,巢脾由上而下縱向發展,其兩面均具六棱柱形巢房,且共用邊、共用底;采集、釀制、貯藏蜜粉積極。

            目前,公認亞洲為蜜蜂的發源地。蜜蜂的自然分布局限于聯結在一起的亞、歐、非三大洲及其鄰近的島嶼上(圖1)。17世紀以后, 歐洲蜜蜂隨著環球航海業的興起,而擴大飼養到各大洲,甚至在南極洲的苔原上,也曾季節性試養成功過。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已普遍家養,另5種蜜蜂在東南亞和南亞各產地,人們已早有割取其蜜蠟的習慣。直至近年,在廣西南部山區上思縣的公正、聯合諸鄉鎮集市上,還可見到采集、出售小蜜蜂的蜜脾;在海南省通什市毛道鄉集市上,也可見到出售的大蜜蜂蜜脾;在海南省儋縣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植物園中,尚可見到野生大蜜蜂種群。在印度判查布省帕鐵亞那市立公園里,常年有70~100群大蜜蜂在一棵大樹的樹干上營巢,公園管理處每年招標割蜜一次。1988年,發利(Valli E )等在榮獲世界金獎的攝影著作─《尼泊爾的獵蜜人》中報道了在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麓海拔2,500m處,古隆族采蜜人攀緣在凌空的繩梯上,采集在峭壁懸崖下營巢的黑大蜜蜂的蜜蠟,確是技藝非凡驚險絕倫。其實,大蜜蜂并不像傳說的那樣兇悍、難以接近,必要的時侯,可熏煙制服。在我國西雙版納和印度等地,都曾有試養的報道。

            蜜蜂屬的自然分布

            A 西方蜜蜂自然分布區

            B 東方蜜蜂自然分布區

            C 熱帶蜜蜂自然分布區

            北京(Beijing)喀布爾(Kabul)赫喇特(Herat)馬士哈德(Mashad)(在 Ruttner F, 1988基礎上修訂)

            此外,營社會性生活、能泌蠟筑巢,并能貯蜜的,還有隸屬于蜜蜂亞科(Apinae)的熊蜂屬(Bombus)、無刺蜂屬(Trigona)及麥蜂屬(Mellipona)。麥蜂也是不具螫刺的。熊蜂的貯蜜粉巢房較大,呈圓缽狀,與育蟲巢房分開;育蟲巢房較小,呈葡萄狀,且集結成堆。無刺蜂和麥蜂的貯蜜粉巢房也較大,呈球狀或不規則;育蟲巢房較小,呈葡萄狀或發展成圓柱形,且緊連成片,片與片自上而下分層排列。

            一種麥蜂(Mellipona interrupta grandis)的巢穴

            1. 堵蠟  2. 蠟被 3. 育蟲脾 4. 巢口 5. 貯蜜粉巢房(引自 Camargo, 1970)

            這些蜂種由于群體小、貯蜜量微且品質酸劣,除其蜜蠟在當地傳統上有藥用外,產品的經濟意義不大。但具有長喙的熊蜂屬,在紅三葉等作物的授粉上頗引起重視,國內外曾進行了馴化繁殖工作。

            尚值得一提的是,遠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 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在飼養麥蜂取蜜了;墨西哥人也曾用特制的陶質蜂窩飼養麥蜂。麥蜂僅屬于新熱帶區的物種,在墨西哥及南美熱帶地區有好幾個種。無刺蜂是全熱帶性的物種,自然分布遍及我國海南島、印度、斯里蘭卡、大洋洲、非洲等熱帶地區。熊蜂更是屬于世界性南北的物種。這說明,大約在1.5億年的侏羅紀末期,當北美洲和歐洲, 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為海洋分隔之前,無刺蜂屬和熊蜂屬的物種,很早就有了廣闊的地理分布。

            蜜蜂采蜜的知識

            蜜蜂一天大約能飛160km-公里,蜜蜂一天要飛160公里的距離采集。蜜蜂采集的花蜜是存在蜜囊中,飛回蜂箱中存在蜂巢里。蜜囊的容量約為0.03至0.05克,一只蜜蜂每天飛出去15次左右,蜜蜂每天最多可采蜜0.75克,但花蜜水分大,約占70%,要經過蜜蜂釀造,才能成為含水分不超過20%的蜂蜜。一只蜜蜂一天可采花蜜0.27克,蜜蜂大采蜜期間因為比較勞累壽命只有30至40天,而能飛出去采蜜的時間為20天左右,一只蜜蜂一生大約要消耗蜂蜜2克以上,實際每只蜜蜂一生能為人們提供3克左右蜂蜜。蜜蜂采集花蜜的半徑通常在蜂巢的2-3km范圍內,如果蜂場附近缺乏蜜源,蜜蜂能飛到6-7km以外采集蜂蜜,最遠飛行的距離約14k123.一只意大利蜂平均體重100毫克,一次采蜜量約為體重的一半,一萬只工蜂各采蜜一次,可得花蜜500克,一群4萬只的蜜蜂,一天能采集花蜜5公斤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

            日韩AV无码不卡网站|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99精品久久|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精品毛片乱码1区2区3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