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襲擊下的生命接力——鄭州萬名醫院患者大轉移紀錄片
新華社鄭州7月23日電話題:暴雨突襲下的生命接力——鄭州萬名醫院患者大轉移紀錄片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李亞楠、劉夏村、孫清清
這是生死速度的轉移——暴雨和洪水的突襲,導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斷水斷電,嚴重威脅了1萬多名患者的生命安全。
這是生命第一的接力——醫護人員、救援部隊、志愿者與時間賽跑,“橄欖綠”、“火焰藍”、“天使白”交織在一起,在風雨中筑起堅強的生命通道。
從20日深夜到22日晚,兩天兩夜,一場罕見的萬人大轉移在這里緊急進行。
7月21日,救援人員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進行排水救援。新華社記者趙鵬
驚魂時刻
20日,河南鄭州突破歷史極值暴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附近的金水河水位迅速上升。
19點左右,鄭達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9000多名患者突然停電,幾十次手術被迫中斷。重癥監護室還有600多名患者,醫院緊急啟用備用發電設備,維持重癥患者的生命。普通病房失去了設備支持,大量患者急于輸氧
“世界上最大的醫院鄭大一附屬醫院的老醫院停電了,心電圖監護儀的所有備用電池都耗盡了。急救部門正在用人工呼吸氣囊搶救危重患者,但不會持續太久。”
7月21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醫護人員幫助患者轉院。新華社記者趙鵬照片
20日深夜23時,一條微博迅速刷屏,讓大家心中一緊。
此時此刻,大雨如注,沒有停止的跡象。
金水河穿過河堤,雨水和河流混合涌入門診區和病房大樓。負三層、負二層、負一層迅速被淹,供電、供水、通信等設施受損,全部中斷,醫療設備癱瘓,醫療材料迅速緊急。
21日凌晨1點左右,記者涉水到醫院門診,看到許多車輛浸泡在水中,門診大樓前,高架橋上有很多人在避雨。
7月22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的錦繡路與鄭開大道交叉口,救援人員使用船舶轉移人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才陽
此時,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也成為洪水中的“孤島”。
醫院外幾公里的道路被積水淹沒,最深處近三米,一輛救護車只露出水中的屋頂。積水涌入門診大樓一樓,醫院斷水斷電,只能靠小發電機維護。
醫院外科醫生宋書波告訴記者:“醫院員工宿舍、病房、門診樓的水深約為1.67米。現在病人和醫務人員已經轉移到二樓以上,暫時處于安全狀態,急需材料和轉移。”。
洪水襲擊是不可避免的。21日凌晨,救護車不斷送來醫療物資。幾名醫務人員分成一組,跳進胸部深處的水中,推著急需醫療物資的沖鋒舟送到病房大樓。
7月22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門診,救援人員在積水大廳駕駛船轉移病人。新華社記者姚俊譯
關鍵時刻,鄭大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數千名醫務人員堅守崗位。對于需要氧氣的患者,醫務人員使用安全氣囊進行一對一的人工氧氣供應。
然而,斷電、斷水、斷網,甚至斷藥、斷氧、斷糧都是任何醫院和住院患者的致命威脅。僅僅依靠外部物資救援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轉移患者已成為必要的選擇。
生命接力
“小心,小心滑。我幫你上船。”
7月22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的錦繡路與鄭凱大道交叉口,救援人員使用叉車轉移人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才陽
22日上午,在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門診大樓一樓的自動扶梯口,患者不斷登上救援皮劃艇。它似乎成了一個小“碼頭”,生命開始了接力。
上午,記者跟隨消防隊員來到離醫院約四五公里的地方,不得不在接駁點換乘皮劃艇。
從接駁點到醫院要經過兩三條街,在“水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被淹的車。船越往里開,水就越深。在最深的地方,救援車和救護車只露出一個屋頂。

{img}1b5611284234413f870e7
7月22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救援人員背著病人轉移。新華社記者徐亞楠拍攝
十分鐘后,他終于駛進了醫院的大門。浸泡在水中的救援人員已經在一樓的大廳里等待,組織救援船一個接一個地進入一樓的大廳。卸下人員和材料后,立即推到停機的自動扶梯口,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通過藍色醫療床搭建的“碼頭”上船。
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里需要轉移1075名患者,包括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共轉移約5000人。
7月22日,救援人員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卸下救援船。新華社記者徐雅楠拍攝
記者看到,每個病人的胸部或帽子上都貼著標有科室和姓名的標簽。現場醫生說,這是為了方便醫院和管理和護理醫生的識別。救援人員和志愿者逐一檢查姓名,幫助病人登船。
“到處都是水,就這樣一直泡著。”一位志愿者伸出已經泡得發白起皺的手,摸了摸汗說:“人命關天,我們努力工作沒關系。”
救援船載著病人平安離開的那一刻,清楚地聽到人們都輕松了一口氣。
“電梯停了,我們背著病人下樓,危重病人都是醫護人員帶著床抬下來的!”鄭大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副院長郭建軍告訴記者。
21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趁雨稍退,再次趕往鄭大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看到救護車不斷將重癥患者轉移到其他醫院。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重癥監護室外,河醫院區大部分病房仍未恢復供電,消防官兵和救援人員正在用水泵抽水。患者及其家屬不斷有序轉移。
急診科主任王正斌建議一位阿姨早點回去休息,“你的妻子已經安全轉移到東院區,醫生和護士都會跟著她。”。
一雙拖鞋,兩腳黃泥,王正斌的白大褂在大雨中淋成了“迷彩服”。他和近3000名堅守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起忙了20多個小時。
一名醫務人員說,他從20日晚上就睡不著了。一名前來支援的消防隊員還說,他們一直在幫助轉移病人,中間吃了幾個饅頭。
7月22日,救援人員在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轉移病人。新華社記者徐雅楠拍攝
希望之光
22日下午,從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到連接點的“水路”,皮劃艇和沖鋒舟不斷交流,匯聚成一條生命通道。
在天空中,直升機也轟鳴著,盤旋著飛向醫院樓頂,迅速轉移了69名危險重癥患者。
無人機也來了!
7月22日,救援人員將患者轉移到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的錦繡路與鄭開大道交叉口。新華社記者才陽
22日13時36分,中國移動無線通信基站翼龍大型長航無人機再次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目的地是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為救援工作提供網絡保障。
雖然醫院方圓幾公里還在汪洋,但從四面八方聚集的力量點燃了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希望之光。
在連接點,水有點淺,但仍然沒有超過膝蓋。每艘船到達時,救援人員和志愿者都會涉水迎接,穩定地固定船只,抱著、背著、抬著,并將病人轉移到干凈的地面上。一位老人坐在輪椅上,眼睛立刻變紅了。
記者了解到,除少數患者出院外,河南省人民醫院還接受了轉運至此的患者的繼續治療。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于患者太多,無法調動足夠的救護車。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鄭州市等相關方積極協調轉運力量,調動鄭州市數十輛120輛救護車及周邊縣市救護車,確保醫院患者轉運。
21日14時許,記者在這里看到,各地市、兄弟醫院的救護車不斷前來轉運病人,甚至公交車、公交車、私家車也加入了轉運隊伍。
“重癥患者通過救護車轉移,病情不太嚴重的患者通過公交車轉移,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安置所有需要安置的患者。”負責現場轉移的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鄭大一附院院長劉章鎖說:“病人多,難題多,但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
22日8時30分左右,河醫院區全部清空,1萬多名患者全部安全轉移。
7月22日,救援人員將患者轉移到阜外華中心血管醫院附近的錦繡路與鄭開大道交叉口。新華社記者才陽
當天20點左右,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最后一艘轉運船抵達接駁點。到目前為止,醫院的所有患者都被安全轉移。
21日凌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產房突然停電,但生命一刻也停不下來。負責接生的醫護人員堅持用應急燈完成“特殊”接生。
一位護士給新生兒寫了這樣一條溫暖的信息——“在你出生的第一天,你將面對世界上的野獸。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們也會盡力照亮你,護送你。”(參與記者:牛少杰、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