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注意到長期劃分的這類基金?
說到債券和債基,有一個詞是無法繞過的:長期。
簡單的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只是讓每個人都感到困惑。
什么是長期?
不同的時期有什么區別?
長期購買基金對我們有什么用?
小安來和大家一起看看。
什么是長期?
經過上個月債券市場的變化,我相信我們對債券的風險有了深刻的理解。
債券雖然被稱為“固定收益證券”,但并不意味著持有債基可以獲得100%的固定正收益。
一般來說,債券有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兩大風險。
信用風險是違約風險,即債券到期后不能按時償還本息,造成眾多投資者損失的風險。
利率風險通常用長期來衡量。
舉個栗子:
情景1:面值100元的債券,合同規定債券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5%,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第三年支付本息。
情景2:也是面值100元的債券。合同規定債券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5%。本金和3年利息將在第三年共同支付。
在這兩種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利息的支付方式不同,哪個更好?
如果你仔細比較,你會知道場景1明顯優于場景2!
因為,最后拿到現金的時候,越早拿到利息,對大家越有利。
因此,考慮到未來債券現金流的時間成本,麥考利在1937年提出了一個長期的概念。
簡單來說,長期是衡量現金流早晚情況的指標。
如何指導長期債券投資?

在平時的投資中,基金經理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延長期限”或“縮短期限”。這是什么意思?
事實上,在實際的債券投資中,長期已經逐漸脫離了時間的范圍,更多地用于衡量債券價格變化對利率變化的敏感性,這也決定了債券的波動性。
一般來說,期限越短,債券價格波動越小,風險越小;期限越長,債券價格波動越大,風險越大。
而且,長期概念也廣泛應用于債券投資組合中。
簡單粗暴的理解,長期的 短期=中等長期,如果這種組合的長期部分多一點,那么組合就會向長期方向傾斜。
一般來說,債券基金經理在進行大規模資本運作時,會先準確判斷未來利率走勢,再確定債券投資組合的長期。
判斷當前利率水平可能會上升,基金經理會集中精力投資短期品種,縮短債券期限,反之亦然。
這種操作有助于基金經理在債券市場的調整中獲得更安全的經驗和更高的回報。
長期劃分的一類基金
在純債務基金中,有一種投資品種是長期細分的:短期債務基金。
可進一步分為超短債基金、短債基金和中短債基金三類。超短債基金:
主要投資超短債——長期不超過270天(含)的債券資產,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等。
這類債券流動性好,因為時間短,受利率波動影響小,風險低。短期債務基金:
主投短債-債券資產,長期不超過397天(含)。
由于期限較長,債券價格比超短債波動較大。中短期債券基金
主要投資中短期債務——長期不超過3年(含)的債券資產。
綜上所述:流動性:超短債基金>短債基金>中短債基金;風險:中短債基金>短債基金>超短債基金;在一定的風險補償下,預期回報:中短債基金>短債基金>超短債基金。
雖然這些短期債務基金的內部風險和波動有高有低;然而,與其他基金產品相比,大多數短期債務基金每天開放認購/贖回,贖回后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即可到達。流動性高,投資門檻低,一直很受歡迎。
寫在最后
今年股市震蕩不減,債市波動加劇,
也許有足夠堅實的盾牌,才能從容淡定。
只有持有短債基金等對債券長期“精打細算”的品種,才能做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