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收 申萬宏源證券周報(第29期)收到多張罰單 違反網上投資業務規定
監管新聞1.中國基金會協會:截至2月,中國共有138家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凈資產26.34萬億
3月24日,中國基金會協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股權資產管理產品備案2月報》。2022年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股權資產管理產品666件,規模343.58億元。
截至2022年2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為16.31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較上月底增長2362.65億元,環比增長1.47%。
此外,截至2022年2月底,證券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權管理業務832億元;證券公司私募股權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權基金75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權管理業務420億元;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權管理業務326億元;期貨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權管理業務33億元。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22年2月底,中國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國內基金管理公司93家;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上述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凈資產總額為26.34萬億元。此外,2022年2月,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共備案確認81件,新增備案規模710.26億元。
其中,根據基礎資產一級分類,本月債權產品新備案規模642.90億元,未來經營收入產品新備案規模41.60億元,REITS產品新備案規模25.76億元,無其他產品備案。按基礎資產二級分類,應收賬款、融資租賃債權、小額貸款債權、購房尾款新增備案規模占月度備案產品新增備案規模的81.22%。
截至2022年2月底,截至2022年2月底,存續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227種,存續規模2178.80億元。根據基礎資產二級分類,應收賬款和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CMBS)、小額貸款債權、融資租賃債權、REITS、基礎設施收費共計17946.46億元,占總存續規模的82.37%(見圖2)。其他類別的基礎資產,如購房余額、經濟適用房、基礎設施公開發行REITS等,總規模為3.842.34億元,占總規模的17.63%。與上個月相比,存續基礎資產的分布和比例沒有明顯變化。
二、二。中國銀行業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
商業養老金融今年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記者從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獲悉,最近正式批準的國家養老保險公司將重點發展養老保險、獨家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計劃等創新養老金融業務,努力滿足人民多元化養老保障的需求。此外,養老金儲蓄試點即將啟動,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金計劃試點正在準備中。
“國家養老保險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養老保險經營機構,將積極參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建設。我們鼓勵公司大膽創新業務運營、風險控制和管理機制,積極參與養老金融試點項目。”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言人說。
據發言人介紹,2021年以來,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規范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的決策部署,穩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先后啟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金融產品試點。總體而言,試點進展順利,各方反應良好。
2021年6月,浙江省和重慶市六家保險公司開展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據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介紹,截至2022年2月底,試點公司累計承保7.18萬份,累計保費4.72億元,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1.2萬余人。自2022年3月1日起,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將擴大到全國,養老保險公司將被納入試點。

在養老理財方面,2021年9月,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家理財子公司開展了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目前,許多試點產品已成功銷售。
自2022年3月1日起,養老金融產品試點范圍從“四機構”擴大到“十機構”。與此同時,外資控股的貝萊德建新金融公司也加入了試點項目,并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出相關產品。
此外,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言人透露,養老金儲蓄試點即將啟動,主要針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金計劃試點正在準備中。同時,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最近推出了一系列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政策,支持養老保險機構建設,鼓勵其參與養老金融改革,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供應,滿足人民多元化養老金需求。
下一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將繼續有序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鼓勵和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根據人民養老需求,積極探索創新,推出更多元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優化管理機制,以新穎的業務、優質的服務、謹慎的管理,創造養老金融發展的新局面,增強人民的收益、幸福、安全感。
監管處罰1。申萬宏源證券:申萬宏源因展覽行業不合規而收到多張監管罰單
3月22日,上海證監局官網發布事先通知申萬宏源證券責令增加合規檢查次數。
上海證券監督管理局在通知中表示,申萬宏源與螞蟻財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在線投資顧問業務,未獨立進行適當性管理,未全面了解投資者,未獲得客戶地址、職業、財務狀況、投資經驗、誠信記錄等信息,相關信息系統運行不在公司自身控制范圍內,未保存客戶信息、適當性管理及相關服務記錄。
上海證券監督管理局責令沈萬紅自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之日起1年內每3個月進行一次內部合規檢查,并在每次檢查后10個工作日內向上海證券監督管理局提交合規檢查報告。
沈萬宏源證券時任項目負責人趙耀、時任執行委員會成員、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方慶利、時任首席信息官謝晨也被罰款。趙耀和方慶利被采取監督談話措施,謝晨被發出警告信。
二、國海證券:因不勤勉盡責被罰款1800多萬元
3月23日,國海證券發布公告,中國證監會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責令國海證券改正,并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798萬元,并處60萬元罰款。據了解,國海證券在青島有一個營業部。數據顯示,2021年國海證券主承銷債券43家,同比減少13家。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的主要內容如下:根據200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2005年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對山東勝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通集團)發行公司債券提供服務的國海證券進行了調查和審理,調查和審理已經結束。發現國海證券存在以下違法事實:
2016年1月27日,國海證券與盛通集團簽訂《承銷協議》,國海證券擔任盛通集團公開發行公司債券“16勝通01”、“16勝通03”、“17勝通01”的主承銷商。2013年至2017年,盛通集團通過虛假購銷業務、編制虛假財務賬套、直接修改審計報告,總營業收入615.4億元,總利潤119.11億元。扣除虛假利潤后,盛通集團的年利潤狀況為虧損。上述行為導致盛通集團“16勝通01”、“16勝通03”、“17勝通01”的籌集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作為主承銷商,國海證券出具的《核查意見》、《核查報告》和《承諾書》中與上述財務信息相關的內容存在虛假記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