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人成椅》是一篇關于友情、互助和團結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三個人在一起,就可以組成一把椅子,無論困難多大,只要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克服。
文章可以從以下幾個點進行描述:
- 椅子的由來:通過講述椅子的制作過程,突出三個人之間的互助和團結。比如三個人各自貢獻自己的力量,分工合作,最終完成了椅子。
- 故事的情感:在故事中,三個人的關系顯得十分深厚,他們之間的友情、互助和支持成為了一種力量,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 故事的啟示: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友情、團結和支持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這三個主人公一樣,面對困難時團結一致,共同面對。
- 故事的應用:這個故事可以應用到許多場景中,比如團隊建設、團隊合作、朋友之間的互助等。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后小編認為,文章可以總結指出,《三人成椅》這個故事不僅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破凳子,舊沙發,破衣服…如何變廢為寶?八個設計師有話要說
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家里有很多舊東西,扔掉很遺憾,不要扔掉位置。
還有一些老東西充滿了人們的記憶,比如嬰兒床、母親的縫紉機等,已經成為一種難以放棄的“舊愛”。
如何重新利用舊物,讓它們獲得新的生命?
在粉絲姐姐看來,世界上最聰明的是那些設計大師。最近,在曲美家居第四季的舊愛情設計活動中,來自時尚和設計行業的8位設計師親自展示了如何玩舊事物的改造。所以,今天粉絲姐姐會帶你去向設計師學習!
柴火房里的灰色舊沙發、廠房里廢棄的廢料、易拉罐、廢報紙等,如何在設計師手中煥發新生?
下面有請:
——胡社光,時尚設計師
研究時尚的人一定知道胡社光。張馨予在戛納紅地毯上穿的“東北棉襖”來自他的手。胡社光是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時裝設計師之一。他也是一個鬼馬設計師,可以用“剩菜”講故事。
五彩繽紛的色彩,可愛的造型,飽滿的海綿填充,全身可見的面料拼接,標志性的“不露臉”設計…
這位混在國際時尚界的大明星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煙花。今年夏天,他去曲美家居工廠的生產車間,在車間廢棄的“廢料”中來回尋找,以重生廢棄的海綿條和沙發布。
袁媛,家居設計師
袁媛,一位著名的設計師,曾多次獲得德國IF產品設計獎、中國設計紅星獎等設計獎,不僅能設計家具,還喜歡玩“自行車”。但她玩的不是新車,而是廢自行車。
將三個座椅連接在一起,成為一件有趣的家具,它甚至保留了自行車可以騎的特點,但三個人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找到一個共同的方向。
街上破舊的自行車共享似乎又有了新的用途!
李永玲,獨立設計師
李永玲多次被邀請參加著名的國內外設計和藝術展覽。獨立設計師、中美客座講師實際上是舊物品改造行業的“頭號玩家”。例如,將輪胎改造成沙發椅和小茶幾,將舊報紙卷成凳子,以及水管、腳手架椅、煤氣管椅、架子等。
再比如這個,女士的束腰成了馬扎的坐面,甚至可以拆下來繼續作為束腰使用,真是張性感的小馬扎。
還有一種設計是迷姐特別喜歡的,有親子性的小板凳。
凳子中間的木條是兩張凳子,組合成三把椅子。可以閱讀,可以拆卸,當孩子在場時,不會感到無聊。這樣,可以與人互動的家具,讓舊東西回到人們的生活中,產生更密切的聯系。
復古生活美學倡導者和實踐者楊函
一系列具有創新影響力的生活美學實體項目,如谷歌舊倉庫、中古廚房、時間花園、生活美學院等,涉及近20種業態。
但說到舊東西的改造,事實上,楊不僅是一個夢想家,也是一個“破碎的國王”。在過去,人們總是有幾個大盒子,里面裝著最重要的東西。隨著《紐約時報》的變化,盒子里的東西從最重要的變成了最不重要的,最終被遺棄了。
陪奶奶結婚的舊木箱,陪媽媽童年的舊娃娃,爺爺的舊茶杯,爺爺的舊懷表…在這一季的舊愛設計中,為了找到盒子里人們珍藏的記憶,楊把收藏的12個盒子變成了時間盒,每個盒子里都隱藏著一段難忘的回憶,原來的舊東西也可以這樣安慰人們。
鄭路,雕塑藝術家
它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星。它以其開拓性的雕塑和設備藝術在視覺藝術領域嶄露頭角,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在雕塑家鄭璐手中,即使是散熱器也能成為藝術雕塑。
對于出生在東北的鄭璐來說,他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消失的散熱器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他將“過時”散熱器和“永恒”生命基因賦予螺旋狀態和生命體的象征,成為一件新的雕塑作品。粉絲們認為這種組合和矛盾的意義值得思考。
周晨晨,家具設計師
擔任過HC28、曲美家居,梵幾,ACFHOME、TIANDI、ILPO等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的合作設計師和戰略顧問,著名家具設計師周晨晨在家居圈有很多“粉絲”,不僅因為他英俊,還因為他的才華。
對于這樣的設計師來說,給他幾把舊椅子會變成什么樣的作品?
來自曲美工廠的7把不完整的廢椅子從家庭層面擴展到公共層面。不同的座位方向就像每個人不同的態度和立場一樣,一切都是相對的。但就像7把椅子一樣,它們有相對統一的關系。
他還把“大肚子”電視改成了電視,讓這種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舊東西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于生活中。
粉姐不得不感慨,設計師真的是設計師,設計的時候總有那么多普通人想不到的思考角度。
魏明輝,策展人設計師
“內存”回收材料再設計品牌創始人魏明輝絕對是舊物改造的專家。他在生活中應用了更多的廢物,以減少廢物的丟棄。例如,他把街上廢棄的廣告燈箱布做成手提包。他還用廢料做背包、西裝、拉桿箱和IPAD套裝,還用廢料做花器和茶具。
但是今天迷姐要介紹一個更有趣的設計。
在人們的記憶中,拐杖或多或少與衰老和殘疾密不可分,但魏明輝給拐杖增添了不同的輕松色彩。用手擰幾個螺絲,把不同高度的拐杖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特殊的衣帽架,擰開螺絲還原成一個獨立的拐杖。
事實上,沒有必要把生活想得太復雜,輕松才是我們創造設計產品的目的。
張杰,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師
張杰先生在北京林業大學專門開設了一門關于舊物改造的課程。她和她的學生把人們生活中的許多舊家具和廢物變成了新物件,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這把從曲美倉庫找到的舊椅子,座椅軟袋部分已經破舊,但木框完好無損。因此,張杰老師重新設計了椅子的軟袋。改造后的椅子加上一條可變的毯子,表達了多樣化的生活態度和自由多變的生活方式。
▼以下兩個是新青年學生的作品。重新設計沙發的骨架,將舊沙發改造成梳妝收納鏡和時尚屏風。
屏風的骨骼是重新設計沙發的骨架。屏蔽面采用拉鏈元素,可根據用戶情緒拉出各種形狀,增加產品與用戶的互動。
▼下面這把特別可愛的“果凍”椅子是粉絲姐姐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也是大學生的手。用廢布做成椅子軟包裝面料,然后一層一層涂橡膠涂料,等待凝固成為一把特別“果凍”的可愛椅子。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的改造作品,如飲料瓶、塑料片等耳環、舊衣服改造成的手提包等。
控制我們的物欲,改造舊東西也很開心!
在閱讀了這么多設計師的改造作品后,你是否發現,為了讓一件舊東西回到我們的生活,考驗的不是實踐能力,而是思維能力。在粉絲姐姐看來,舊事物改造的意義不僅在于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還在于讓我們更多地思考生活。
想想為什么曲美要求大家撿起身邊的舊家具和舊東西,在大家都吵著“去購物”“去消費”的時代重新使用?
《人類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的描述:
“消費主義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快樂,我們應該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你覺得少了什么或者不夠舒服,很可能是買什么商品(新車、新衣服、有機食品),或者買什么服務(清潔工、心理咨詢、瑜伽課)。甚至每一個電視廣告都是一個小小的虛構故事,告訴你買什么產品或服務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但事實上,我們曾經用報紙剪窗花,用塑料封條買籃子,但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一件包含記憶的舊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比新買的更多的感動。
面對這個消費主義時代,曲美的舊愛設計不是對消費主義的反思,也是人們控制物質欲望、回歸生活本質的倡導嗎?我相信你一定很聰明。
雖然舊愛的設計活動已經結束,但生活還在繼續。讓我們一起改造身邊的舊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