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儀偽滿洲國的800禁衛軍在哪里?
末代皇帝一生中做過三次皇帝。前兩次,他不由自主地成為了清朝的皇帝。最后一次,他死了,想依靠日本人復辟滿清。結果,他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這三次當皇帝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實權。
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他太年輕了,拿著龍椅,實權掌握在父親的攝政王載楓手中。
第二次是張勛的復辟,但他仍然沒有實權。外面是軍閥混戰。皇帝的身份只是別人的棋子。溥儀真正能統治的只有他紫禁城的三分之一畝土地。
第三次當偽滿洲國皇帝似乎比前兩次慘多了。以前在紫禁城至少是他的世界,現在偽滿宮里到處都是日本人。
溥儀在某種意義上說,他的人身自由受到日本人的限制。過去,滿清小朝廷想去哪里,想見誰,都是完全自由的。在偽滿宮,這一切都必須了解日本人。
然而,在偽滿洲國成立之初,日本人并沒有完全把溥儀當籠中鳥養,而是給了他一些自由。
偽滿成立之初,日本人的臺面工作做得很好,既然溥儀是皇帝,總有禁衛軍。日本人并不反對。
因此,溥儀精心挑選了一批忠于他的滿族和蒙古武士,共有300多人作為他的禁衛軍。這300人接受過特殊訓練,武功過硬,戰斗力過硬。
溥儀把他們分成三隊,每隊102人,加上副班長、排長、隊長。每個士兵都配備了一個日本軍隊的38個蓋子、一個短槍盒槍和一把刀。此外,每支隊伍還配備了一把輕型機槍。
后來溥儀投資將禁衛軍擴大到800人左右,基本上是兩個營的兵力。這時,日本人開始提高警惕。他們不再為溥儀擴大的禁衛軍支付軍費,防止溥儀繼續招兵買馬,購買強大的火力裝備。溥儀不得不自己投資養兵。
溥儀偽滿洲國時期
七七事件爆發前夕,1937年6月底發生了一件事,終于為日本人找借口裁掉溥儀的禁衛軍。
那是一個周末。禁衛軍輪班休假,四名禁衛軍士兵在新京大同公園(今長春兒童公園)見面。
他們花錢租了一艘游船,準備在湖上劃船。游船經理是朝鮮人。他跑過來喊道:“四個人不行!”無奈,只好下船一個人。
朝鮮管理員又喊道:“三人不行!”于是,又下船一人。
沒想到,朝鮮管理員還是喊道:“兩個人也不行!”
這讓四名禁衛士兵很生氣,因為他們看到四名日本士兵在湖中間劃船。變責問朝鮮管理員:為什么日本人可以四個人劃船,但我們不能?太不公平了!
長春大同公園舊照
就在四名禁衛軍與朝鮮管理員發生爭執時,五六名喝醉的日本人來到這里,他們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四名禁衛軍。一個醉漢拿起啤酒瓶,砸在一個禁衛軍的頭上。幸運的是,他練習過,這并不嚴重。
起初,四名禁衛軍想忍受這種語氣。畢竟,當時東三省的日本人是爺爺,惹不起。他們不想給溥儀找麻煩。

但沒想到這些日本醉漢咄咄逼人,沖上去打他們。匆忙中,四名禁衛無法忍受,無法忍受。他們把一個日本醉漢踢進湖里,其他幾個被打倒在地。
當四名禁衛軍準備離開時,他們被日本關東軍憲兵包圍,他們不得不為幾個醉漢同胞生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四名禁衛軍穿著偽滿洲軍服,所以關東軍憲兵知道他們是誰。據估計,日本醉漢看到了他們的軍服,故意欺負他們。
隨后,四名禁衛軍與一小隊日本關東軍憲兵作戰。大同公園其他游玩的禁衛軍和關東軍憲兵也紛紛前來打群毆,場面越來越大。
最后,20多名溥儀禁衛軍打敗了幾十名關東軍憲兵(畢竟,他們已經練習過),關東軍憲兵的一只軍犬被踢死。
后來被稱為“大同公園事件”。
溥儀的禁衛軍雖然打了一場“勝仗”,但也犯了一場大災難。給日本人借題發揮的機會。
偽滿洲國務院
當天,溥儀接到日本關東軍憲兵隊的電話,要求將幾名參與戰斗的禁衛軍送到憲兵隊“詢問路過”。溥儀不敢冒犯日本人,所以他不得不照做。
參加戰斗的禁衛軍被送到日本憲兵隊,自然沒有好果子吃。被嚴刑折磨后,他們還被貼上了“反滿抗日”的標簽。
當“反滿抗日”的大帽子被扔掉時,溥儀嚇壞了。他迅速找到日本關東軍高參吉岡安,懇求。吉岡安直接向溥儀出售面子,并提出了幾項要求:
一、撤軍領導人。
二、將參加戰斗的護士趕出滿洲。
第三,派人當面向被打的日本憲兵道歉。
四、確保類似事件今后不再發生。
吉岡安直
在這四個條件中,最致命的是第一個。禁衛軍的各級領導人都被日本人取代了。事實上,禁衛軍已經跑到了日本人手中,溥儀的艱苦管理變成了一個泡沫。
接手后,日本人不斷壓縮編制,裁員,導致這支800人的隊伍越來越少。
溥儀心腹侍衛長童濟暖
后來,禁衛軍被改為“皇宮近衛軍”,但意思卻大不相同——禁衛軍是專門為保護皇帝而設計的;而近衛軍沒有針對性,其他指揮官的親兵也可以稱為近衛軍。
而這支“皇宮近衛軍”的職責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只負責偽滿皇宮的外圍保護,不涉及內府。
到1945年,偽滿垮臺前的“皇宮近衛軍”又改名為“皇宮警衛”,此時只剩下十幾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