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國企核心競爭力,今年改革的“亮點”是什么領域?|重點關注2023年全國兩會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琪、徐蕓茜、北京報道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今年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深化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國有企業經濟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
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告訴《中國時報》:“能源、國防軍工、糧食、戰略礦產資源、設備制造、檢驗檢測、醫療衛生、工程承包、煤電、清潔能源等領域將是今年國有企業改革的“亮點”。”
處理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強調國有企業發展要堅持“兩個不動搖”。
報告中提到,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不動搖”。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提高質量和效率。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打破各種隱性壁壘,一視同仁地給予政策支持,增強民間投資信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
切實落實“兩個不動搖”。深化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國有企業經濟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建立親清政商關系。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不動搖”,即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0多年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平衡發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系仍然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點。
吳剛梁告訴記者:“國有企業應消除與私營企業對立發展的概念,通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此外,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努力處理國有企業的經濟和社會責任關系。“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完善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需要,堅持分類改革。企業應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經營公司的作用,以市場化的方式促進國有企業的整合重組,完善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率、發展活力和動力。河南澤芙律師事務所主任傅健告訴《中國時報》記者。
同時,吳剛良還指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應積極、自愿地履行社會責任。如果是政府委托給商業等國有企業的政策業務,建議分賬管理,單獨評估,做好標準化補貼工作。
深化改革,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中共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促進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展壯大,提高核心競爭力”,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深化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年的國有企業改革行動已經完成,但改革尚未結束。2023年,國有企業將重點優化重組,提高質量和效率,提高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吳剛梁告訴記者,主要有“兩種方式”。即通過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個方面,提高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促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核心功能,促進戰略安全、產業領導、國計民生和公共服務。“能源、國防軍工、糧食、戰略礦產資源、設備制造、檢驗檢測、醫療衛生、工程承包、煤電、清潔能源等領域將是今年國有企業改革的‘亮點’。”
近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也指出,提高核心競爭力應突出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個關鍵詞。以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為重點,加快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開辟從科技到企業、產業、經濟的渠道;圍繞“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更好地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加強精益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努力實現質量有效提高和數量合理增長;堅持培養和利用人才,積極參與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加強品牌管理,實現中國制造業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此外,創新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利刃”。傅健告訴記者:“首先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體系,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創新是歷史進步的驅動力,是時代發展的關鍵,企業應以創新為首要任務;此外,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應不斷深化與私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