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閏二月,老話“十年難逢閏二月”,上墳有什么說法?
今年的清明節不一般,閏二月的清明節,下一次要到2042年,不能上墳掃墓?
清明節在陽歷或公歷上,即根據太陽歷相對固定,基本上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左右。農歷年的時間不同,因為農歷年的時間分為12個月和13個月,這段時間是閏月,所以會有一個不尋常的清明節。
閏月的說法來自于農歷和公歷之間的時間調整。因為公歷一年12個月有365天或366天,平年2月只有28天,所以一年有365天。公歷閏年2月有29天,所以有366天。這個時間主要是基于一周的太陽。
農歷年是根據月亮的不足來計算的,月亮的不足周期是29或30天,所以12個月共355天。這樣,農歷和公歷之間的差異持續了一個月,因此引入了閏法。根據這種方法,19年將有7個閏月,即23年將有一個閏月。
農歷年與二十四節氣密不可分,祖先根據農歷時間和二十四節氣制定農業安排。根據農歷十二個月,每月分為兩個節氣。其中,每個月的第一個叫做節氣,通常在月初。第二個在月中,叫做中氣。例如,立春是農歷一月的節氣,雨是一月的中氣。

因此,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月節氣,雨是一月中氣;蟄是二月節氣,春分是二月中氣;清明節是三月節氣,谷雨是三月中氣;立夏是四月節氣,小滿是四月中氣;芒種是五月節氣,夏至是五月中氣;小暑是六月節氣,大暑是六月中氣;立秋是七月節氣,夏天是七月中氣;白露是八月節氣,秋分是八月中氣;寒露是九月節氣,霜降是九月中氣;初冬是十月節氣,小雪是十月中氣;大雪是十一月節氣,冬至是十一月中氣;小寒是十二月節氣,大寒是十二月中氣。
農歷一個月必須有節氣和中氣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月。根據《農歷法》的規定,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不能獨立變成一個月,只能作為一個月的閏月,用來協調陽歷和農歷的整體時間進度。
今年的冬眠來自農歷二月十五日。冬眠是二月的節氣。春分是農歷二月三十日的最后一天,這意味著農歷二月只有冬眠節氣,沒有中氣。因此,春分中氣本月不能單獨成月,只能作為閏月,所以今年是閏二月。
說到閏二月,就不一般了。俗話說“十年難逢閏二月,千年難逢閏臘月”。今年2023年,2042年,下一次將持續到19年后的2042年。整個21世紀只有四個閏二月。22世紀只有兩個閏二月。可見閏二月真的很少見。
此外,今年的清明節在2月15日來臨,這更為罕見。我們知道,清明節氣是三月的節氣,今年提前半個月到來。因此,我們的祖先也有關于清明節上墳的說法。
主要原因是閏月清明節不上墳。俗話說“閏月清明節不上墳,上墳災難來臨”。我不知道你是否在那里。如果是這樣,你可以提前上墳,比如春分。如果沒有這樣的說法,你就不會注意這些。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