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帆(附簡歷)
3月12日,中國經濟網廣州綜合報道中山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更新顯示,王帆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
王帆簡歷

中山大學增加了對博士學位的補貼,“像乞丐一樣”的醫生將永遠不會回來
閱讀改變了命運,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真理。只有通過閱讀,我們才能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舒適。這種美,只有閱讀才能實現,所以沒有父母不會把閱讀作為首要任務。
閱讀可以為孩子贏得更美好的未來,但孩子的閱讀費用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需要長期持續的投資。孩子讀本科一般幾千元,研究生一學年一兩萬元,而讀博則分類型。以中山大學為例:全日制(不含定向就業)、國家專項計劃學術博士生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全日制(不含定向就業)和國家專項計劃的臨床醫學學位和口腔醫學博士學位的學費標準為2萬元/學年。定向就業(不含國家專項計劃)博士生學費標準為4.5萬元/學年。
從這個收費標準來看,一般博士生一學年收一兩萬元,定向就業收費有點咬人,一學年4.5萬元。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投資。這只是學費!
因此,對于家庭富裕的孩子來說,閱讀博士學位沒有經濟壓力。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考慮是否值得閱讀博士學位,因為閱讀博士學位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作者周圍的一些學生選擇放棄,因為他們認為父母掙錢不容易。
他們的放棄,除了學費有點貴,學校補貼收入太低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讀博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他們不能單獨做兼職。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父母的補貼外,只能依靠學校的補貼收入,學校的補貼收入一般只有兩三千元,甚至日常生活也難以維持——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即使最低工資也達到了2000多元(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200元)。
因此,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教授在第七屆復旦大學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直言不諱地說:目前,中國有40萬博士生,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他們像乞丐一樣從事科學研究!醫生從事科學研究并不是一個小富人。他至少應該無憂無慮地吃穿。那么,當你聽到劉校長痛苦地說這些話時,你的感受是什么?
平均獎金標準從
4.6萬元/學生學年升至
5.8萬元/生學年,平均漲幅達到26%;特別是最低等級獎勵標準提高最明顯,最高漲幅達到40.5%。也就是說,最低等級的獎金直接從3.7萬增加到5.2萬,每月超過1000元。
與此同時,中山大學還調整了獎勵和補貼的比例。原來,只有30%的學生享受一級和二級,調整后增加到50%。也就是說,現在享受校長獎學金和一級研究生院的比例已經達到了50%,這樣更多的學生就可以增加補貼收入。
中山大學位于一線城市廣州,消費仍然相對較高。然而,隨著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除了學費外,大多數學生仍然可以滿足日常生活費用。
事實上,許多大學在博士補貼方面做出了明確的改變,并將更多的資金傾向于在南方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每年70000-900000,開幕后95000-130000。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科學院直接在招生公告中發布了每年10萬的最低收入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想說什么來提高中山大學博士補貼,達到5000元左右?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