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 | 如何理解和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理解和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對傳統文化的立場和態度,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文化觀,指出了保持中國文化活力的唯一途徑。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和理解,深入實施。
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髓,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靈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動蕩中站穩腳跟的基礎。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一直是近代世界強國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變化中,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的困難,但我們都活了下來,走過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世界,培育和發展了獨特的、廣泛而深刻的中國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持。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繼承和發展的基礎。如果失去了,精神命脈就會被切斷。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國家不僅不可能發展,而且很可能上演歷史悲劇。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領導者和實踐者,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現實相結合,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新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更好地建設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要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型和創新發展。在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當時人們理解水平、時代條件和社會制度的限制和影響,因此不可避免地會有過時或已成為糟粕。因此,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首要問題是堅持什么立場,采取什么態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體現了我黨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我們正確對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開關。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兩創”政策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指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綻放出新時代的光彩。根據《紐約時報》的特點和要求,改造仍具有參考價值的內涵和舊的表達形式,賦予其新的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活力;根據《紐約時報》的新進步,補充、擴大和完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其影響力和吸引力。
要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認真吸收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觀、道德規范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問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啟示,可以為國家管理提供有益的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提煉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志,提煉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要深入挖掘和闡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和諧、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觀,成為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繼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國文化和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發布關于民生的權威信息,歡迎關注縣委、縣政府唯一的官方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