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弘: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可達800萬輛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穩定增長、促進消費的重要領域。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僅可以為中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基礎。
3月,全國汽車市場掀起了優惠浪潮,東風本田、東風雪鐵龍等燃料汽車在湖北開始“政府和企業推廣”,然后奇瑞集團宣布開放100億惠民購車季活動,雪佛蘭在全國開展優惠補貼活動,吉利汽車向全國推出購置稅減半補貼政策,北京汽車也開放限時優惠。
北京新聞貝殼金融在3月14日晚舉行,“全國汽車公司的價格戰能推動汽車消費‘馬車’嗎?”在視頻云論壇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張洪表示,為了確保居民的收入,社會消費預期可以明確。與此同時,他判斷,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可能達到800萬輛。
張紅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持續發展,增長約30%-40%。狹義上說,中國乘用車產銷可能達到23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可能達到800萬-850萬輛。
張宏判斷,中國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年產銷量達到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國家。

熱評新能源汽車走出“國際范”
最近,裝載2160輛新能源汽車的“海螺先鋒”號滾裝船從寧波舟山港駛往比利時。這是舟山港出口新能源汽車的最大批量外貿。歐洲汽車曾經出口到中國;現在,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上不斷攻城略地,成為“中國制造”的名片。
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排名世界第三,2022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1月至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7萬輛,同比增長62.8%。數據顯示,目前歐洲每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來自中國。汽車已成為中國出口業中“最漂亮的男孩”,一個接一個地邁上新臺階。在這條美麗的跳躍曲線背后,是新能源汽車的跨越式發展,通過市場錘煉創造了“強”和“綠”兩大領先優勢。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質量和質量上都很強勁。目前,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產銷量和保有量占世界50%以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經過扎實的積累,具有先發優勢。一方面,產業鏈完善,電池、電機、電子控制“三電”系統供應鏈成熟度高;另一方面,整個行業創造了規模效益,在成本上優于外國制造商。根據麥肯錫的計算,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續航價格比約為21公里/1萬元,而國際汽車的續航價格比一般約為11公里/1萬元。
在產業層面,傳統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和清潔能源的大力發展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一步加快。如今,國內外汽車產業的發展正經歷從傳統動力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階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了共享綠色未來的理念,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寶貴的市場和積極的反饋。
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強,行業整體動能來自不斷創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通過技術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軌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過程。我國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掌握了關鍵技術和重要零部件制造能力,帶動了產業鏈周邊系統的發展壯大。如今,中國企業占全球十大動力電池銷售企業的一半,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據彭博社網站報道,寧德時代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比鎳基電池更便宜、更穩定,受到許多跨國汽車公司的青睞。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制造業強,發展信心充足。在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啟了足夠的馬力,將繼續走出發展的“加速”。
(文字孔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