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多家運輸企業百車違法數量名列“前茅”
東南網4月18日電(海峽導報記者楊文)導報記者昨日獲悉,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近日從公路客運企業、旅游客運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重中型貨運企業等50多輛車輛中曝光了2017年第一季度公路交通100輛車的頂級企業,其中廈門多家運輸企業100輛車的頂級企業。
廈門很多運輸企業也進入了這個“黑名單”:廈門方陽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在公路客運企業中排名第一,因百車交通違法數量達到162起;廈門方陽旅游客運有限公司、廈門百廉會議服務有限公司分別達到194、156起,在旅游客運企業中排名第一和第二;廈門通達順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和廈門神力機械有限公司因100輛汽車的交通違章數量分別達到353起和342起,在重中型貨運企業中排名第三和第四。

與神秘朋友攜手玩鋰電池,老服裝品牌進入超級賽道!股價在2月份翻了一番,交易所迅速詢問
“紅豆舒適男裝始于1957”,紅豆股份(600400)的廣告詞早已家喻戶曉。如今,這家擅長男裝的服裝企業準備玩一個新能源-15億元的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帶著兄弟上市公司做輪胎的通用股份(601500)。
《證券時報》e發現,僅僅兩個月后,紅豆股價就悄然翻了一番。投資者的轉變、秘密框架協議和神秘的合作伙伴使“紅豆系統”的跨境新能源充滿懸念,交易所也迅速發出了一封詢價信。
鋰電池項目15億元半個月后開工?
7月15日晚,紅豆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無錫紅日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日風能”)擬與超一動力(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一動力”)簽訂合作協議,并與烏蘭察布市濟寧區人民政府簽訂了《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協議》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在集寧區白海子區。
根據協議,項目公司擬定注冊資本3億元,其中紅日風能認繳出資2.7億元,持股比例90%,超過一電認繳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10%。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8億元,二期投資7億元。
項目計劃于2022年8月開工建設,2023年投產;二期工程將于2024年全部投產。鋰電池項目竣工生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45億元,稅收約3.6億元,安置就業約1000人,周邊配套產值約300億元。
對于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紅豆表示,新能源新材料是近年來積極培育的產業之一,有利于紅日風能充分利用當地政策、環境和區位優勢,滿足業務發展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提高固態鋰電池制造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未來可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果投資項目后續成功實施,預計將對紅日風能未來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紅豆股份7月15日召開的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上述對外投資事項,但仍需獲得公司股東大會的批準。根據公告,紅豆股份計劃于8月1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合作協議和項目投資協議。
此外,一般來說,鋰電池制造項目的建設還將涉及項目規劃建設、項目審批、環境評價、能源評價、安全評價等諸多事項。目前,距項目8月份開工時間僅半個多月。此外,上述投資項目的提案只能通過8月1日股東大會的投票來實施。因此,該項目的計劃開工時間確實令人費解。
為什么框架協議是秘密的
紅豆股份的投資者應該很高興參與熱門的新能源軌道。然而,一些投資者并不高興,甚至在股票酒吧留言“摩擦熱點”、“新聞泄密,內幕交易”等。
為什么會引起投資者的不滿,這與鋰項目投資者紅豆股份有限公司紅日風能在20多天前簽署的框架協議無關。
根據公告,2022年6月22日,紅日風能與集寧區政府、中能華安(珠海橫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2GW風電儲能項目及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投資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擬參與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新能源“制造發電一體化項目”建設。
根據框架協議,紅日風能計劃與超一電力簽訂合作協議,與集寧區政府簽訂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協議,投資項目公司,在集寧區白海子區建設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項目公司擬注冊資本3億元,其中紅日風能認繳出資2.7億元,持股比例90%,超過一動力認繳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10%。
7月15日,紅豆股份召開了第八屆董事會第30次臨時會議。董事會認真分析研究了上述交易事項,并一致表決通過了上述交易議案。
6月22日紅日風能簽署的上述框架協議當時沒有披露紅豆股份。
紅豆股份為何秘而不宣,外界不得而知。分析人士認為,類似于上市公司的重要對外投資沒有披露,一般有很多可能性:一是與股權結構有關(當時紅豆股份只是紅日風能的第二大股東,持股30%);二是投資事項敏感,但框架協議不確定;三是上市公司已向交易所備案。
但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6月22日紅日風能簽訂上述框架協議前后,紅豆股價大幅上漲。從6月20日到7月7日,僅僅半個月,紅豆股價就漲了50%以上。
“0”元轉股和翻倍股價
目前,紅豆集團擁有兩家a股公司:紅豆股份和通用股份。其中,紅豆股份主要從事男裝;通用股份主要從事輪胎。雖然他們都很受歡迎,但這兩家公司從事的行業是傳統的。因此,長期以來,紅豆股份和通用股份一直沒有受到a股市場的青睞,股價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今年5月5日,紅豆集團有限公司與紅豆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紅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無錫紅日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日風能”;紅豆股份認繳出資1500萬元,持股30%;江蘇紅日新能源認繳出資250萬元,持股5%。
5月27日,成立僅22天的紅日風能首次開始股權變更。變更后的股權結構為:紅豆集團持有45%的股份、紅豆股份持股30%、江蘇紅豆電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0%、紅日新能源持股5%。
7月8日,紅日風能再次發生股權變更。此次變更后,紅豆集團旗下的兩家a股公司紅豆股份和通用股份成為紅日風能的主角。其中,紅豆股份持有68%、20%的通用股份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紅日風能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實收資本為0元。五位股東均為紅豆集團子公司。根據7月7日紅豆股份董事會議案,紅豆股份以0元轉讓紅豆集團持有紅日風能38%的股權;通用股份還以“0”元獲得紅日風能20%的股權。
自今年5月涉足新能源以來,紅豆股價已從3元/股左右突破6元,區間漲幅翻了一番。特別是自6月22日紅日風能簽署上述框架協議以來,紅豆股價在短短半個月內上漲了50%以上;6月23日和7月7日,通用股也大幅上漲。
神秘合作伙伴成立不到半年
紅豆股份是跨境玩新能源的門外漢,合作伙伴超一動力(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一動力”)至關重要。
根據投資合同,持有紅日風能10%股權的超一動力需要知識產權(專利)授權、技術支持、技術升級和服務,負責“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協議簽訂后,將立即組織有能力的技術團隊,根據項目要求提交設計方案和具體實施措施。
那么,合作伙伴超一動力是什么神圣呢?
根據企業調查,超一動力成立于2022年2月25日,注冊資本2億元,實繳資本0元,法定代表人陳性保。業務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電池銷售、工程技術研究和試驗開發等。股權結構:北京超一動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0%、寧波兆坤佳泰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持有40%的股份、四川大唐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其中,自然人陳性保通過北京超一動力實際控制超一動力。
進一步調查顯示,北京超一動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29日,注冊資本2222萬元,實收資本0元。經營范圍為新能源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轉讓等。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陳性保,持有45%的股份。
截至目前,超一動力成立不到一年,沒有近一年的財務數據。截至2022年30日,北京超一動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資產8535萬元,凈資產2035萬元,營業收入0元,凈利潤-187萬元(未經審計)。
互聯網上沒有太多關于超級動力實際控制人陳性保的有效消息。企業調查顯示,陳性曾持有安徽金能鋰電池有限公司30%股權和安徽科能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70%股權。其中,金能鋰電池處于“注銷”狀態,科能鋰電池處于“注銷”狀態。
寧波兆坤佳泰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實收資本0元。其中,張建國持有99%的股份、劉軍軍持有1%的股份。
四川大唐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股東似乎與中央企業大唐集團的名稱相似,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沒有股權關系。根據企業調查,四川大唐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四川順通達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后者的實際控制人是自然人唐世宏。
交易所連夜詢問
紅豆股份的主營業務是服裝制造和銷售。投資項目屬于新業務、新模式,與公司主營業務不協調。為此,在紅豆股份披露上述鋰項目跨境投資的同時,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連夜發出了詢價函。
根據詢價函,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紅豆解釋資金、人才和業務儲備不足的原因和主要考慮;項目建設、生產制造的技術儲備來源;公司目前的技術人員儲備、相關人員的工作經驗、工作成果等。
根據紅豆公告,項目竣工生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45億元,稅收約3.6億元,安置就業約1000人,周邊配套產值約300億元。
對此,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紅豆股份說明上述預測財務數據的依據和合理性;是否考慮未來產品價格波動、成本變化、需求變化等風險;預測中如何反映相關風險;周邊配套產值具體指的是周邊配套產值約300億元的計算依據。
根據公告,紅豆擬建的鋰項目計劃于2022年8月開工建設,2023年投產;二期工程將于2024年全部投產。目前距離項目計劃開工日期不到半個月。同時,紅豆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貨幣資金余額9.13億元,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
基于上述因素,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紅豆股份列出相關項目建設的具體時間計劃,并結合當前項目審批和建設進度,說明公司按時推進項目建設是否可行;大投資是否會影響公司未來主營業務的生產經營。
此外,根據合作伙伴超一電力成立時間短,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紅豆股份補充披露:超一電力財務數據,包括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超一電力實際控制人,包括其主要資產、技術或專利、就業等;公司與成立時間短的超一電力公司共同投資新業務的主要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