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合,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我大學最鐵的朋友張峰,大學剛畢業,我們經常聯系,打電話,談論微信,但不久前似乎不重要的談話,但讓我們彼此漸行漸遠,不再聯系:
我說:“今天的老板太黑了,特別是私營企業的老板除了加班就是加班,加班不給加班工資,整個都是血壓工人的剩余價值..”
張峰立刻反駁我:“沒有這些私營企業老板,如何解決就業問題,國家稅怎么辦?”
后來,我從另一個同學那里知道,張峰畢業后開始創業,現在他已經是一個真正的老板了…
難怪張峰的想法和我大不相同。原來我是個工薪階層,他是個老板。我們不再是同一個階層的兩個人…三觀的不同,讓以前的親密朋友成為路人,讓以前的無話不談變成不投機半句多…
性格不同,不影響友誼,但三觀不合適,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世人常說:距離產生美,要我說:其實不僅僅是距離,還有三觀…
因為彼此的五官,我們互相吸引,最后相愛了,走到了一起…但如果你真的想認識對方,你仍然需要相同的三種觀點…
不久前,我在網上制定了一個關于擇偶條件的標準…出乎意料的是,三觀居然排名第一…一直認為非常重要的經濟條件已經成為倒數第一…
似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選擇伴侶時,不再過分要求豐富堅實的物質基礎,而是把志同道合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
愛情不是一味的浪漫溫暖和不切實際的遷就和讓步,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三觀契合。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俗話說,道不同,不相容。…即使兩個三觀不合的人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們也是同床異夢。…
三觀契合太重要了,太重要了,無法替代…
然而,同一棵樹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不用說人了?
因此,這三種觀點的契合需要熔煉和磨練:宋美齡和宋慶齡有著相同的三種觀點,但由于缺乏熔煉和磨合,他們只能選擇分道揚鑣。一個嫁給了蔣介石,另一個愛上了孫中山…
《歡樂頌》中的曲曉曉和宋博士是最不受青睞的一對,但由于相互遷就和讓步,他們符合三種觀點,最終走到了一起…
因為三觀契合不好,兩個相愛的人可能會分手。因為寬容和理解,兩個不適合三觀的人也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人說愛是1 1=2;我覺得應該是0.5.5 0.5=1…
兩個人在一起需要消除一半的脾氣和性格,這樣才能粘在一起…
同樣,三觀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學會包容,懂得遷就,才能完美融合。
求同存異,互相包容,生活就像一次火車旅行,中途有人下車,有人上車…有些人只是和你匆匆在一起,有些人陪你度過了幾個平臺,有些人會一直陪你到最后…
這就是三觀——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