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無論是用戶的倍數需求導致了更多倍數的出現,還是多倍數的出現提高了用戶接收信息的能力,還是雙方相互影響并不斷迭代。目前,無論視頻的長度和短度,無論主題是什么,雙速播放功能都已成為觀看所有視頻內容的標準。
自去年以來,微博、小紅皮書等平臺的視頻內容一直支持雙速播放,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推出了該功能。在交互方面,大多數長視頻用戶需要點擊視頻下方的雙速按鈕來調整播放速度,而目前,他們基本上可以通過長按視頻界面加速和釋放回到原始速度,這無疑更方便操作。
然而,該功能的核心要素是盡可能滿足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無論是更多倍率的選擇還是交互的不斷改進,但顯然不是所有的好處。
雖然追求所謂的信息密集性和酷點是人性,但當用戶適應更快的觀看和聽力節奏,長期沉浸在“高速世界”中時,他們也可能陷入無暇思考的狀態,并可能需要越來越高閾值的刺激來獲得“樂趣”。
對于任何創作者來說,在某種程度上,這顯然違背了原始的創作規則和作品的表達。在奈飛推出雙速功能后,許多電影和電視行業的人都抵制了這一功能,其中辛普森的編劇說:“奈飛,不要強迫我打電話給所有的導演和編劇來抵制你。我們為您提供了優秀的作品,您應該保持作品的原始外觀。”
對于符合用戶碎片化觀看習慣的短視頻平臺來說,這個功能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內容平臺的廣告負載率(即廣告與內容的比例)是有上限的,比如Meta旗下的臉書(Facebook)已達到廣告負載率理論上限,約15%。那么,短視頻內容的播放時間無疑會更短,這意味著用戶刷新內容的速度會更快,單位時間內的廣告曝光率也會更大。
當然,也許每個平臺都沒有意識到提供雙速功能后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短視頻平臺目前的雙速功能并沒有放在視頻下面,而是需要點擊按鈕2秒鐘,然后選擇速度,下一個內容將自動恢復到原始速度。與此同時,目前低于原始速度的倍率選擇也可能意味著該平臺也可能希望用戶適當地“放慢速度”。
但也有《蜘蛛俠:平行宇宙》導演彼得拉姆齊(PeterRamsey)這類創作者認為,“不應該服從那些“懶惰”和“沒有品味”的用戶”。例如,一些導演會堅持采用“不受觀眾喜愛”的固定機頭,或長達十分鐘的長鏡頭拍攝。在國內市場,愛奇藝推出的爆款劇《秘密角落》實現了“極端縮水”、只有12集,如此精益求精的作品也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
不可否認的是,倍速功能使大多數用戶能夠掌握播放速度,面對小信息,娛樂內容可以適當加快速度,面對大信息,內容接受困難的內容,可以適當放慢速度,所有這些都是基于用戶自己的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
然而,每個人都有時間接受信息達到極限,此時可能應該回到原來的速度或0.75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