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補貼失敗也補貼
北汽藍谷對2021年因疫情因素造成損失的解釋有些站不住腳。2021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三年的下降趨勢;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350.7萬輛,同比增長1.65倍,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為276萬輛和273萬輛,同比增長179%和174%。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達14.8%。很明顯,2021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火爆。
面對真正的市場競爭,北汽藍谷沒有核心競爭力。汽車本身屬于消費品。歸根結底,企業的競爭力仍然需要得到C端消費者的認可。長期處于B端業務“舒適區”的北汽藍谷并沒有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進入C端市場。2019年,公司銷售的15.06萬輛車中,約70%成為公司業務,C端消費者購買收入僅為30%。
自2020年以來,隨著網約車行業進入成熟期,北汽藍谷銷量慘淡。2021年,該公司生產了6369輛汽車,比2020年(13224輛)嚴重受疫情影響下降51.84%;銷售26127輛車,與2020年基本持平(2020年銷售25914輛車),不到2019年的20%。公司銷量暴跌的原因是低端產品不被市場認可,在C端市場沒有競爭力。2021年公司毛利率為0.81%,基本以制造價銷售。2020年毛利率低至-28.82%,賣一個虧一個。即便如此,銷量還是沒有改善。
政府補貼急劇下降也是北汽藍谷持續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2018年和2019年,公司凈利潤為1.55億元和0.68億元,同期分別獲得政府補貼9.18億元和10.42億元,扣除后凈利潤分別為7.29億元和8.74億元。2020年和2021年,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急劇下滑的影響,公司政府補貼僅為1.13億元和1.3億元。
“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為了扭轉下降趨勢,北汽藍谷成立了新品牌ARCFOX(極狐)。極狐是公司的高端純電動品牌。該車型以未來的技術、精致的設計、舒適的空間和卓越的質量為賣點,計劃建立高端品牌形象,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盈利能力。
但極狐推出后銷量低于預期。此前,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曾設定2021年極狐銷量突破1.2萬輛的目標,實際上只交付了4993輛。今年前2月,北汽新能源銷量為3385輛,其中極狐阿爾法T銷量為588輛,極狐阿爾法S銷量為789輛。
北汽藍谷也開始走合作之路。僅2021年,公司就三次宣布與外部企業合作,其中4月份與廣匯汽車合作,主要圍繞極狐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服務網絡;6月份與阿波羅智能合作,主要圍繞汽車智能技術在極狐汽車中的應用,提升智能駕駛體驗;9月份與華為合作打造“ARCFOX“極狐”和“極狐”HI聯合品牌,開發全系合作車型產品,通過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促進與華為的合作,北汽藍谷專門設立了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預售價38.89萬元起)。該車型將是第一款配備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全棧車型,也是第一款配備華為鴻蒙OS系統和華為高級自動駕駛ADS系統的大規模生產車型。由于交貨時間的反復延遲,該車型受到了消費者的質疑。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原來的政策轉向市場化。在此期間,汽車制造業的新力量不斷推出新品牌和新產品,傳統知名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的新能源步伐也在加快,北汽藍谷的時間不多。